628健康網-優質健康、養生、生活百科知識分享平臺! 專題 地圖
首頁 中藥

高良姜

時間:1970-01-01 08:00 來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氣:
【導讀】:高良姜 (《別錄》) 【異名】膏涼姜(《本草經集注》),良姜(《局方》),蠻姜、佛手根(《履?巖本草》),小良姜(《中藥志》),海良姜(《藥材學》)。 【來源】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莖。 【植物...

高良姜
(《別錄》)

【異名】膏涼姜(《本草經集注》),良姜(《局方》),蠻姜、佛手根(《履?巖本草》),小良姜(《中藥志》),海良姜(《藥材學》)。

【來源】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莖。

【植物形態】高良姜
多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。根莖圓柱狀,橫走,棕紅色或紫紅色,有節,節處具環形膜質鱗片,節上生根。莖叢生,直立。葉2列;無柄;葉片狹線狀披針形,長15~30厘米,寬1.5~2厘米,先端尖,基部漸狹,全緣或具不明顯的疏鈍齒,兩面無毛;葉鞘開放,抱莖,邊緣膜質,葉舌長可達3厘米,挺直,膜質,漸尖,棕色。圓錐形總狀花序,頂生,長5~15厘米,花稠密;小苞片宿存,膜質,棕色,環形至長圓形,外面被疏毛;花兩性,具短柄;萼筒狀,長7~14毫米,3淺圓裂,棕黃色,外面被短毛;花冠管漏斗狀,長約1厘米,裂片3枚,長約1.7厘米,淺肉紅色,外面被疏短柔毛;唇辯矩卵形至矩狀廣卵形,淺肉紅色,中部具紫紅色條紋,長2~2.5厘米;側生退化雄蕊錐狀,雄蕊1,花絲粗壯,藥隔膨大,先端闊,2裂呈叉形;子房下位,3室,花柱細長,基部下方具2個合生的圓柱形蜜腺,長約3毫米,柱頭2唇狀。蒴果不開裂,球形,直徑約1.2廈米,被短毛,熟時橘紅色。種子具假種皮,有鈍棱角,棕色。花期4~10月。
生長在路邊、山坡的草地或灌木叢中。分布廣東的海南及雷州半島、廣西、云南、臺灣等地。廣東、云南并有栽培。

【采集】夏末、秋初挖取生長4~6年的根莖,除去莖、葉、須根及鱗片,洗凈,切成小段曬干。

【藥材】干燥根莖,圓柱形,彎曲,多分歧,長4~6厘米,直徑1~1.5厘米,表面暗紅棕色,有縱皺紋與灰棕色波狀環節,每節長0.5~1厘米,下側面有圓形的細根殘痕。質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紅黃色或棕紅色,較粗糙。氣芳香,味辛辣。以粗壯、堅實、紅棕色、味香辣者為佳。
產廣東、廣西、臺灣等地。

【化學成分】根莖含揮發油0.5~1.5%,其中主要成分是1,8-桉葉素和桂皮酸甲酯,尚有丁香油酚、蒎烯、畢澄茄烯等。根莖尚含黃酮類高良姜素、山柰素、山奈酚、槲皮素、異鼠李素等和一種辛辣成分,稱高良姜酚。

【藥理作用】高良姜煎液(100%)對炭疽桿菌、α-或β-溶血性鏈球菌、白喉及類白喉桿菌、肺炎球菌、葡萄球菌(金黃色、檸檬色、白色)、枯草桿菌等皆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(瓊脂平板挖溝法)。在試管內對人型結核桿菌略有抑制作用,但效力不及黃連等。

【炮制】揀凈雜質,水洗,稍浸,撈出,潤透,切片,晾干。

《綱目》:"高良姜,紅豆蔻,并宜炒過入藥,亦有以姜同吳茱萸、東壁土炒過入藥用者。"

【性味】辛,溫。

①《別錄》:"大溫。"

②《本草拾遺》:"味辛,溫。"

【歸經】入脾,胃經。

①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"入脾、胃二經。"

⑦《本草新編》:"入心與膻中、脾、胃四經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溫胃,祛風,散寒,行氣,止痛。治脾胃中寒,脘腹冷痛,嘔吐泄瀉,噎脯反胃,食滯,瘴瘧,冷癖。

①《別錄》:"主暴冷、胃中冷逆、霍亂腹痛。"

②《藥性論》:"治腰內久冷,胃氣逆、嘔吐。治風,破氣,腹冷氣痛;去風冷痹弱,療下氣冷逆沖心,腹痛,吐瀉。"

③《本草拾遺》:"下氣,益聲。煮作飲服之,止痢及霍亂。"

④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轉筋瀉痢,反胃嘔食,消宿食。"

⑤《本草圖經》:"治忽心中惡,口吐清水者,取根如骰子塊,含之咽津,逡巡即瘥;若(口中)臭亦含咽,更加草豆蔻同為末,煎湯常飲之佳。"

⑥《珍珠囊》:"溫通脾胃。"

⑦《滇南本草》:"治胃氣疼,肚腹疼痛。"

⑧《綱目》:"健脾胃,寬噎膈,破冷癬,除瘴瘧。"

⑨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去白睛翳膜,補肺氣,益脾胃,理元氣。"

⑩《本草求原》:"治腳氣欲吐,目卒赤,頭痛,風冷痹痛。"

⑾《廣東中藥》:"治寒疝濕痹。"
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0.5~1.5錢;或入丸、散。

【宜忌】陰虛有熱者忌服。

《本草經疏》:"胃火作嘔,傷暑霍亂,火熱注瀉,心虛作痛,法咸忌之。"

【選方】①治卒心腹絞痛如刺,兩脅支滿,煩悶不可忍:高良姜五兩,厚樸二兩,當歸、桂心各三兩。上四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一升八合,分三服,日二。若一服痛止,便停,不須再服,若強人為二服,劣人分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高良姜湯)

②養脾溫胃,去冷消痰,大治心脾疼痛,寬胸下氣,進美飲食,療一切冷物所傷:良姜(去蘆)、干姜(炮)等分。上為細末,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,食后橘皮湯下。妊娠婦人忌服。(《局方》二姜丸)

③治心脾痛:高良姜、檳榔等分,各炒。上為細末,米次調下。(《百一選方》)

④治心口一點痛,乃胃脘有滯或有蟲,多因惱怒及受寒而起,遂致終身不瘥:高良姜(酒洗七次,焙,研)、香附子(醋洗七次,焙,研)。上二味,須要各焙、各研、各貯。如病因寒而得者,用高良姜二錢,香附末一錢;如病因怒而得者,用高良姜一錢,香附末二錢,如因寒怒兼有者,用高良姜一錢五分,香附末一錢五分,以米飲湯加入婪汁一匙,鹽一撮,為丸服之。(《良方集腋》良附丸)

⑤治霍亂吐痢腹痛:高良姜,火炙令焦香。每用五兩,打破,以酒一升,煮取三、四沸,頓服。(《備急方》)

⑥治霍亂嘔吐不止:高良姜(生銼)一味,粗搗篩。每服三錢匕,水一盞,棗一枚(去核),煎至五分,去滓,用水沉冷,頓服。(《圣濟總錄》冰壺湯)

⑦治諸寒瘧疾:良姜、白姜各等分。二味火上煅,留性,為末。每服三錢,雄豬膽一個,水一盞,溫和膽汁調下。(《續本事方》)

⑧治風牙疼痛,不拘新久,亦治腮頰腫痛:良姜一塊(約二寸),全螞一枚(瓦上焙干)。上為末。以手指點藥,如齒藥用,須擦令熱徹,須臾吐出少涎,以鹽湯漱口。(《百一選方》逡巡散)

⑨腳氣欲吐(患腳氣病的人,容易發吐。日常生活,注意早餐多食,午餐少食,晚餐不食,或喝一點豉粥。有發吐感覺時,立即服藥)。用高良姜一兩,加水三升,煮成一升,一次服完。如急切間找不到高良姜,可以母姜一兩代替,清水煎服。療效較差,然亦有效。

⑩心脾冷痛(按:即胃痛)。用高良姜四兩,切片,分成四份:一兩以陳米半合炒黃,去米;一兩以陳壁土半兩炒黃,去土;一兩以巴豆三十四個炒黃,去豆;一兩以斑蝥三十四個炒黃,去蝥。另取吳茱萸一兩,酒浸一夜后,同高良姜一起再炒,共研為末,以浸吳茱萸的酒調藥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空心服,姜湯送下。此方名"高良姜丸"。又方:高良姜三錢,五靈脂六錢,共研為末。每服三錢,醋湯調下。

⑾養脾溫胃,去冷消痰,寬胸下氣。用高良姜、干姜等分,炮過,研細,加面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飯后服,桔皮湯送下。妊婦忌服。

⑿脾虛寒瘧(寒多熱少,不思飲食)。用高良姜(麻油炒)、干姜(炮)各一兩,共研為末。每服五錢,以豬膽汁調成膏子,臨發病前,熱酒調服。又方:上方所制的藥末,加膽汁和丸,每服四十丸,酒送下。又方:高良姜、干姜,半生半炮各半兩,穿山四三錢,共研為末。每服二錢,豬腎煮酒送下。

⒀雙目突然紅痛。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。使打噴嚏,紅痛即消。

【名家論述】①楊土瀛:"噫逆胃寒者,高良姜為要藥,人參、茯苓佐之,為其溫胃,解散胃中風邪也。"

②》本草匯言》:"高良姜,祛寒濕、溫脾胃之藥也。若老人脾腎虛寒,泄瀉自利,婦人心胃暴痛,因氣怒,因寒痰者,此藥辛熱純陽,除-切沉寒窟冷,功與桂、附同等。茍非客寒犯胃,胃冷嘔逆,及傷生冷飲食,致成霍亂吐瀉者,不可輕用。葉正華曰:古方治心脾疼,多用良姜。寒者,與木香、肉桂、砂仁同用至三錢。熱者,與黑山梔、川黃連、白芍藥同用五六分,于清火藥中,取其辛溫下氣、止痛。若治脾胃虛寒之證,須與參、耆、半、術同行尤善,單用多用,辛熱走散,必耗沖和之氣也。"

③《本草新編》:"良姜,止心中之痛,然亦必與蒼術同用為妙,否則有愈有不愈,以良姜不能去濕故耳。"

④《本經逢原》:"良姜,寒疝小腹掣痛,須同茴香用之。產后下焦虛寒。瘀血不行,小腹結痛者加用之。"

⑤《本草求真》:"良姜,同姜、附則能入胃散寒;同香附則能除寒祛郁。若傷暑泄瀉,實熱腹痛切忌。此雖與干姜性同,但干姜經炮經制,則能以去內寒,此則辛散之極,故能以辟外寒之氣也。"

⑥《本草正義》:"良姜大辛大溫,潔古謂辛熱純陽,故專主中宮真寒重癥;《別錄》獨以治胃冷氣逆,霍亂腹痛者,正以霍亂皆中氣大寒,忽然暴仆,俄頃之間,胸腹絞痛,上吐下瀉,即四肢冰冷,面唇舌色淡白如紙,脈伏不見,冷汗如油,大肉陡削。良由盛暑之時,乘涼飲冷,汩沒真陽,致中氣暴絕,見癥如是之劇,甚者一、二時即已告斃,此非大劑溫熱,萬不能挽回垂絕之元陽。姜、附、吳萸、良姜、蓽茇之屬,均為此癥必須要藥。惟近賢王孟英、陸九芝兩家,所論霍亂,皆主濕熱而言,且謂肢冷脈伏,即是熱深厥深之候,萬萬不可用四逆法者,此則當時見癥之不同,蓋亦天時人事之變遷,固自有不可一概論者。此當以舌苔之魄白與黃膩辨之,而所瀉所吐之物,一則清澈如水,一則穢氣惡濁,亦必確乎有憑,固不患臨癥時之無所適從者也。""減器言止痢者,當以虛寒滑利言之,必非涅熱積滯之腸?可知。甄權謂治腹內久冷氣痛,大明謂治轉筋、瀉痢,則即真寒之霍亂轉筋也。又謂治反胃,則胃中無火,食入反出之朝食暮吐,完谷清澈者也。蘇頌謂含塊咽津,治忽然惡心嘔清水,亦胃寒之癥。瀕湖謂健脾胃、寬噎膈、破冷痹、除瘴瘧,皆以陰霾填塞者言。而胃燥津枯之噎膈,濕熱穢蝕之瘴瘧,非可一概論矣。"

中藥大全
    文章標簽:
    相關推薦
    • 高山黃華

      高山黃華 (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高山黃華的花、果。 【植物形態】高山黃華 多年生草本,高15~30厘米...

    • 崗松

      崗松 (《藥學通報》(6):228,1958) 【異名】掃卡木(《陸川本草》),掃把枝、松毛枝、蛇蟲草、雞兒松(《廣西中藥志》),長松...

    • 高山黃華根

      高山黃華根 (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高山黃華的根,植物形態詳"高山黃華"條。 【采集】8~9月采挖。 【...

    • 鴿

      鴿 (《嘉祐本草》) 【異名】鵓鴿(《食療本草》),飛奴(《開元天寶遺事》)。 【來源】為鳩鴿科動物原鴿、家鴿或巖鴿的肉或...

    • 臭山羊

      臭山羊 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 【異名】臭常山(《中國植物圖鑒》),臭苗(《中國藥植志》),大山羊、騷牯羊、地梔子、梔子...

    • 假鵲腎樹

      假鵲腎樹 (《云南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止血樹皮、清水跌打、滑葉跌打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桑科植物假鵲腎樹的樹...

    • 含羞草根

      含羞草根 (《云南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含羞草的根,植物形態詳含羞草條。 【采集】夏、秋采集,洗凈,曬干。...

    • 大烏泡根

      大烏泡根 (《分類草藥性》) 【異名】烏泡(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蕾薇科植物川莓的根或葉。 【植物形態】川莓...

    版權聲明:

    1、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旨在傳遞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;

    2、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;

    3、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。

    上一篇:高山黃華 下一篇:暫無

    相關分類

    熱門資訊

    皖ICP備2023007517號-2
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mm131美女爱做视频在线看| 亲密爱人之无限诱惑|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| 黑色丝袜小舞被躁翻了3d|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| 国产精品推荐天天看天天爽|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|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|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|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|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|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三区|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| 金发美女与黑人巨大交| 日本一道一区二区免费看 | 黄色片在线播放|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鸦窝|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|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| 蜜桃成熟时1997在线看免费看|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| 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| h视频免费在线|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三区二区|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| 二级毛片在线播放| 青娱乐在线视频免费观看| 揄拍自拍日韩精品| 客厅餐桌椅子上波多野结衣|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老板| av在线播放日韩亚洲欧| 欧美日韩国产手机在线观看视频|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|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| 美女一级毛片毛片在线播放| 天堂中文资源网|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电影网|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|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| 国产91po在线观看免费观看| swag剧情系列在线观看|